我市坚持文旅融合推动长城保护传承实现新突破

发布日期:2025-09-09 15:2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日报

近年来,我市纵深推进长城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加力推动长城国家公园建设,创新开展数字化展示,不断释放文旅融合乘数效应。

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对标敦煌研究院模式,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更名为嘉峪关长城研究院,升格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加挂“甘肃省长城保护研究中心”牌子,统筹全省长城保护研究职能,实现文保力量系统化整合。

示范区建设成效凸显。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全国唯一长城专题示范城市),印发《嘉峪关长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实施方案》,细化5大类25项任务,谋划估算投资14.5亿元的长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项目,2025年已获得甘肃省首批省列重大项目前期费400万元,全力推动该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重大工程。

长城国家公园建设提速。强化顶层设计,修编嘉峪关文物保护规划,与国土空间等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投资1.15亿元实施关城景区改造、新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等工程,实现关城、关城里、方特丝路神画“三景贯通”。2024年,嘉峪关文物景区共接待游客近380.3万人次,同比增长34.74%;获评第三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数字化展示创新突破。率先在全省建设西北最大的主题乐园方特欢乐世界和方特丝路神画,与嘉峪关关城构成“一古一今、一静一动”两大旅游主体,形成了“万里长城丝绸路·欢乐旅游嘉峪关”核心旅游品牌。2024年,抢抓夜游经济、数字经济等文旅发展机遇,成功打造中国首部原址实景长城文化沉浸式夜游灯光剧《天下嘉峪关》,一经推出,3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10余次被央视各平台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带动关城景区单日游客峰值达5.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省文旅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标杆案例。2025年,谋划“飞跃嘉峪关”VR体验馆等长城数字化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文旅企业持续投资4500万元,推动文旅融合释放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