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嘉峪关长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发布日期:2025-10-20 08:5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市人民政府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城保护的重要论述,落实国家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要求,嘉峪关市出台《甘肃嘉峪关长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打造全国长城保护利用典范。

核心定位与创建基础

作为全国唯一以长城专题入选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嘉峪关坐拥明长城西端起点的独特资源,境内43.62千米长城墙体、49个墩台烽燧及8座关隘关堡构成完善防御体系,其世界遗产身份与多元价值为创建提供坚实支撑。方案聚焦“长城文化重要标识地”定位,以48平方千米“三点两段”(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及关城南北两翼墙体)为核心建设范围,构建重点区、核心区、拓展区分级保护格局。

三大原则与四大任务

方案明确“保护第一、系统保护”“改革创新、价值引领”“高位统筹、融合发展”三大原则,平衡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围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系统保护、价值挖掘阐释、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四大板块,部署25项重点任务,通过科技赋能、制度创新等手段,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保护格局。

示范意义与发展目标

示范区建设将推动长城保护从探索性修缮向精准化管护转变,通过挖掘长城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研学实践等活化载体,实现长城保护与民生改善、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深度融合。未来,嘉峪关将以示范区为抓手,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长城保护利用经验,让千年长城焕发时代风采,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雄关力量。


相关文件: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嘉峪关长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