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笑脸就是我的最大成就”

发布日期:2025-04-15 17:3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日报

在文殊镇河口村的乡村振兴一线,90后村支书王萌的日程表总与朝阳同步。清晨,她踏着露水巡查村道硬化工程;午间,她穿梭在果蔬大棚了解生产进度;傍晚,她在农家乐内听取村民诉求。从设施农业到乡村旅游,从环境整治到乡风文明,这位年轻的女干部,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民生实绩,用青春与热血在戈壁绿洲上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

躬身一线,推动基础设施改善

4月初的清晨仍有些寒冷,当记者到来时,王萌的身影已经活跃在河口村四组的村后路面硬化工程的现场。她与村民和施工人员沟通协调,仔细察看施工进度,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

“河口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工程,主要涉及两个村民小组的后路硬化,共硬化后路1万多平方米,栽种果树200余棵,后路的旁边还安装了道牙石。”王萌介绍道,“为了项目顺利实施,我们要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因为在后路的硬化过程中,有部分后路涉及耕地和林地的土地属性,所以我们主要为农户详细解释政策的要点,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争取群众的支持,确保项目顺利有序实施。”

学以致用,助力设施农业发展

王萌是嘉峪关本地人,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村工作对她而言,可谓是“专业对口”。2020年,她通过民生实事就业项目分配到了文殊镇河口村,成为一名“村官”。

她深知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总是亲力亲为,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在她的协调推动下,河口村的设施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大棚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远销各地,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我毕业后就回到家乡,从事农口的工作,之后又考到了基层。我想用自己的所学所悟,为家乡的农村做些事情。”王萌说,“基层村干部的工作点多面广,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协调处理,特别是产业项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辐射效应很大。群众的满意笑脸、支持肯定,让我有了很大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借势发力,打造乡村旅游标志地

为打造乡村旅游标志地,河口村借助区位优势及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努力打造乡村旅游标志地。

优化提升河口村乡村旅游一条街、升级改造双泉农家山庄,进一步联动红色纪念馆、花海、芮宁广场等景点……王萌都参与其中、倾力付出,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赞誉。

文殊镇河口村村民王玉成感慨地说:“王萌在我们村上这些年,工作各方面都认真负责,有实干精神。比如像我们居民点的后路,前几年都是土路,去年争取来了项目,把路修得平平整整,卫生也搞得干净了。我们经营农家乐,有个好环境,客流量也逐年增加,确实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如今,河口村已经形成了以乡村旅游、设施农业、劳务输出为主的三大致富产业。并以农旅融合发展为方向整合形成了集旅游观光、红色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全域旅游美丽乡村风景线,打造农家乐、民宿44家,年均接待游客20万人次,拉动消费1600万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甘肃省“和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在河口村工作的5年多时间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每一件小事都是群众心中的大事。我深切地感受到做好乡村基层工作,最重要的是践行为民宗旨,最关键的是融入群众,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面对未来,王萌信心满怀,她将继续扎根农村,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坚信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河口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