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无障碍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全面推进 精准破解盲道通行“梗阻”
图为工作人员在修补盲道 融媒体中心记者 武晓霞 摄
近期,我市启动无障碍设施提升改造工程,聚焦盲道通行中的“卡脖子”问题,针对检查井、各类设施阻断盲道及U型口盲道终点处道牙石高度超标等痛点,实施精准化改造,切实保障视障群体安全顺畅出行,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
据了解,市住建局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处前期排查发现,我市部分路段因检查井盖板凸起、电箱基座占道、路灯杆“拦路”等问题,导致盲道被“截断”“分流”,视障人士沿盲道行走时常面临碰撞风险;同时,不少路口U型口的盲道终点处,道牙石高于路面达5厘米以上,形成“隐形门槛”,既影响盲道连续性,也给轮椅通行带来阻碍,成为视障群体出行的“绊脚石”。
此次改造工程直击这些“老大难”问题,推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对检查井等设施阻断盲道的情况,采取“迁移+优化”双措并举,即对设施周边盲道进行弧形绕避设计,采用渐变式转向铺装,确保盲道触感连续、引导清晰,让视障人士能提前感知障碍并安全绕行。
针对U型口盲道终点处道牙石高于路面5公分的问题,工程团队统一将超标道牙石降至与路面齐平,同步铺设防滑坡道,使盲道终点与路面、人行道实现“无缝衔接”,既消除高度差带来的通行风险,也兼顾了轮椅等辅助器具的通行需求。
截至目前,已完成对新华路、五一路、祁连路、钢城路、迎宾路、胜利路、文化路、兰新路、建设路等重点路段的改造,累计优化阻断盲道和整改U型口超标道牙石420处,盲道通行顺畅度显著提升。
市住建局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提升改造工程不仅是对无障碍设施的“物理升级”,更体现了城市对特殊群体的细致关怀。下一步,改造范围将向更多重点区域延伸,并建立常态化巡查维护机制,确保无障碍设施“建好更用好”,让城市的每一条盲道都成为安全、温暖的“指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