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措并举推动影视创作与文旅产业实现更深层次联动

发布日期:2025-09-19 15: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日报

日前,记者从第十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明长城西端起点与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冲,我市正以影视为纽带,深度激活“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基因,本届电影周以“光影流转·丝路华章”为主题,将“地域特色”贯穿活动全流程,通过“内容创作扎根文化、产业活动激活资源、展映传播放大影响”的三维路径,用影视语言让“长城故事”“丝路故事”可感、可看、可传播,推动影视与文旅从“浅层联动”走向“深度共生”。

“影人培育计划”构建全链条体系,促成影视创作与地域文化同频共振。该计划涵盖“大师讲堂——电影名家从影回顾”“光影创行——青年导演创作活动”“大学生研学签约计划”三大板块。“大师讲堂”邀请国内知名导演、演员,围绕“西北元素”“甘肃元素”“嘉峪关元素”开展主题对谈,探讨用现代影视语言诠释长城与丝路文化,并挖掘本地历史素材开发影视IP;“光影创行”组织青年创作者开展3天沉浸式采风,参与者需完成相关主题短片剧本或宣传片构思,优秀作品由本地文旅集团协助拍摄,其镜头还将转化为城市推介、文创设计等元素;“大学生研学签约计划”联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打造“大学生影视研学创作基地”,设置多个主题创作空间,学生作品可纳入“嘉峪关艺术展”,部分优秀作品有望开发成文创产品。

“非遗影像创新交流”活动搭建跨界平台,推动传统文化与影视技术双向赋能。为破解非遗传播“同质化”“纪录片单一化”痛点,本届电影周聚焦嘉峪关本土非遗项目,围绕“非遗影像的创新表达”“数字技术赋能非遗影像传承”等议题开展研讨。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影视创作者、数字技术专家齐聚,共同探索运用 4K/8K、VR/AR等新技术,将本地民间戏曲、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遗项目,转化为兼具视觉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的影像作品,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多维展映+产业交流”模式发力,促进影视传播与文旅资源深度联动。电影周采用“影院+露天+公益+高校”四维展映模式,其中“影院展映”结合文旅推广,举办大师作品展映与主创互动活动;“露天展映”融合美食体验与文旅资源,展映入围短片并开展主创与观众交流,电影周主体活动期间将展映9场次;“公益展映”以公益电影放映为载体,在广场、公园、景区等多地展映入围影片,同期将展映10场次。同时,电影周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拟与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持续征集相关主题优秀影视作品,电影周主体活动结束后还将开展常态化延伸活动,助力嘉峪关从“影视取景地”向“影视创作高地”与“文旅消费目的地”升级。